PVC市场处于低位 弱市之中仍有风景
PVC是我国五大通用塑料之中产能、产量规模最大的品种。2013~2015年,受制于产能过剩、需求不振,全行业连续3年亏损,亏损面超过50%。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部分业内人士表示,面对目前PVC市场的弱市行情,建筑市场仍表现出了较大的潜力。企业应以多品种、多牌号产品开拓细分市场,特别要充分开拓建筑市场的潜力。
市场行情偏于疲弱
2015年国内PVC(含糊树脂)生产能力达到2348万吨/年,稳居世界首位,约为第二位的美国产能的2倍;产量达到1609.2万吨,开工率为68.5%,出口和进口基本持平。
我国PVC行业具有资源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,但行业也存在诸多问题。特别在市场方面,有三大问题。
“一是产能过剩严重。目前PVC行业的去产能化形势依然比较严峻,过去大规模的投资使行业产能供大于求,我国PVC富余能力约为430万吨/年,过剩率20%左右。据初步估算,消化目前累计的过剩产能需要4.2年。二是来自国外产品的激烈竞争。页岩气革命使能源价格降低,生产成本下降,美国PVC产品竞争力大为提高。三是产品品种缺乏。国内PVC差异化程度较低,集中于少数品种,生产和市场消费以通用型产品为主,能够满足下游差别化需求的专用及特种树脂缺乏。产业链方面,与配套的助剂行业和下游的塑料加工行业脱节,传统应用领域增速放慢,同时新的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。”
据介绍,PVC树脂市场价格从2000年的8000元(吨价,下同)下滑到最低时候的4600元,目前价格为5000元左右,处于底部小幅震荡走势。
需求有望缓慢复苏
上世纪90年代以来,伴随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我国PVC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。到2007年中国PVC年消费量已超过1000万吨。目前,我国PVC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5%。业内专家认为,PVC作为大宗塑料产品,市场已进入稳定增长期,合理的需求增长速度是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。
2015年我国PVC人均消费量约12千克,接近发达国家水平。PVC制品大量出口,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、城镇化全面建设、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,都将拉动PVC需求的增长。预计2020年,全国PVC需求量将增至2150万吨左右。
“‘十三五’期间,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,国内需求将有所复苏,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销售压力。目前,PVC产能增速已明显放缓,乃至负增长,但基数很大,消化不易。预计市场价格仍将较长时间处于低位。”
从2015年开始,PVC行业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,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新阶段。近年我国人均消费PVC树脂的数量快速增长,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,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。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,特别是开发高附加值特种PVC产品。
建筑市场潜力较大
业内人士表示,PVC产品要转型升级,应巩固下游市场、开发新市场,实现差异化发展。
PVC在建筑领域的消费量约占消费总量的67%,因此企业应充分开拓建筑市场的潜力。
PVC型材方面,塑料门窗约占国内市场需求量的30%左右。PVC型材门窗目前有两方面问题。一方面,低劣产品对行业声誉影响较大,制约了PVC塑钢门窗市场的发展;另一方面,铝型材门窗产品在进步,塑钢门窗与铝合金门窗不断博弈。对此,企业应加强新型高效、无毒配方助剂开发应用,提升产品的性能、层次。
PVC管材方面,技术相对完善,也是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管道品种,约占市场份额的50%。预计塑料管道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10%左右。产品的发展重点,一是增加原料品种和提高原料性能;二是加强PVC压力管道中的接枝改性高抗冲PVC(PVC-M)管材、双向拉伸PVC(PVC-O)管材、可熔接(FPVC)材料、PVC-C材料等品种的研制与应用,扩展PVC管道在市政和雨水利用管道系统、埋地管道非开挖施工和旧管道修复、室内消防喷淋系统等领域的应用。
以塑代木的PVC发泡制品方面,PVC产品优势突出。PVC发泡制品具有诸多优良性能,几乎能替代包括建材、家具、装饰、装修、广告牌、护栏等所有用木材制作的产品,具备与木材竞争的能力。发展重点是要加快PVC建筑模板、PVC地板、装饰墙板、天花装饰板、浮雕艺术脚线等以塑代木的高仿真建材应用。